Site icon Harbour Lights

改變前總會會長的一本書

書名:《愛的業力法則》(The Karma of Love)
作者:麥可.羅區格西(Geshe Michael Roach)
譯者:賴許刈    出版:橡樹林

《愛的業力法則》(The Karma of Love)

改寫命運的秘訣

國際青年商會香港總會2017年會長潘沁怡參議員,曾在一次訪問中說:「《愛的業力法則》這本書對我影響深遠。我很慶幸,我在當上總會會長之前,有機會讀到它。」

《愛的業力法則》並非一般的兩性關係書籍。作者從東方哲學的「因果」出發,闡明要改變配偶或任何人的行為,必須先從自己出發,種下善因,才能獲得想要的結果。

全書共收錄了一百個案例,搜集自全球多個國家,包括中國、越南、印度、泰國、以色列、俄羅斯、烏克蘭、保加利亞、法國、瑞士、墨西哥、美國、秘魯及阿根廷等。

內容分為多個部分,按著不同的主題分類。書中探討的問題包括:如何尋找自己的真命天子、怎樣解決家務的分工、養不養寵物的分歧,以及如何使關係更加溫馨等等。

雖然每個案例中的問題都有不同,但解決方法都離不開兩點:首先,為自己以往的相似行為懺悔;然後,協助正面對相似困境的人,以種下新的善因,改寫自己的際遇。

這種方法不但適用於男女的感情關係,也可用於人生的其他地方,如事業、家庭等。若要把書中的方法融會貫通,改變自己的人生,就先要從「表因」及「真因」說起。

《愛的業力法則》作者麥可.羅區格西。圖片來源:Diamond Cutter Institute

分清表因與真因

如果你按一下家裡的電燈開關,燈便會亮起來。表面上,是「開關」引致「燈亮」的結果;但事實上,「電流」才是燈會發亮的真正原因,而開關只是一個引發點罷了。

同樣,任何事情的發生,各有不同的「表因」。假如有位青年創業成功,在記者採訪他時,他通常會說:他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膽識過人、眼光獨到、遇上貴人云云。

但很多這些所謂「成功」的原因,都只是一些事後孔明的解釋。很多其他的創業者,條件不比他差,但最終也失敗收場。誰能保證,達到若干條件,就「一定」會成功?

成功的「真因」只有一個:就是你在過往曾經播下成功的善因,所以才得到成功的善果。如果你沒有播下西瓜的種子,任憑你怎樣施肥和澆水,土裡也不會冒出西瓜來。

所以,這本書的中心思想便是:「若你種下了某一方面的因,將來便一定會有該方面的果。相反,若沒有種下某一方面的因,無論你做甚麼,都不會得到該方面的果。」

換句話說:任何的方法或策略,可能會有效,也可能會無效,因為關鍵並不在於方法或策略本身,而是到底你自己有沒有曾經種下相關的善因,讓你能得到對應的果報。

老人院中覓伴侶

書中有這樣的一個故事。有一個女孩子叫安妮,條件很不錯,卻一直找不到心儀的對象,於是她請求大師開示,到哪裡能找個伴侶。大師回答說:「你應到老人院去。」

安妮覺得很奇怪,便問:她到老人院去幹甚麼?她要找的,是一個年青力壯的小伙子,是一個可以談婚論嫁的對象,而不是一個老頭子啊!於是她問大師是否有所誤會。

大師卻反問她說:「你先說說看,為何你想找個伴侶?」安妮說,那是因為她雖然事業有成、生活過得不錯,但她常常覺得自己一個人很寂寞,所以想找個人來陪伴。

大師解釋說:「這正是為何你要到老人院去。你想有人陪伴,就先要陪伴別人,種下『陪伴』的種子。老人院裡有很多孤獨的長者,沒有人探望,很需要你的陪伴。」

於是,安妮照著大師的話去做,定期到老人院去。幾個月後,在一個瑜伽班上,她果然遇上了她的真命天子,就好像電影的情節一樣。再過了幾個月,他們便結婚了。

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道理:你不用去「尋找」或「等待」你想要的結果。你是要去「創造」它。最好的辦法,就是去幫助有同樣需要的人,果報自然會回到你的身上。

所有遭遇皆由你

反過來,如果善行會帶來善報,惡行當然也會帶來惡報,這是十分公平的。很多時候,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壞事,其實都來自我們之前種下的因,只是我們忘記了而已。

尤其是,如果我們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反覆出現的情況,這就表示它們可能是來自我們平時沒留意的一些惡習。由於那些惡習持續,所以相對的報應也持續出現。

例如,書中有一個故事:娜萍經常被她的丈夫慫恿她做一些不喜歡的事情,但她又不想拒絕丈夫,於是便問大師,如何才能改變她丈夫的行徑,讓她的生活能好過一點。

大師便對娜萍說,現在她得到的情況,就是被人逼她做不喜歡的事情。那麼,在日常生活的其他地方裡,她曾否逼身邊的人為她做事,而這些事並非他們樂意去做的呢?

娜萍想了又想,她突然意識到:原來,她一直在逼一名下屬,為她做一些份外事。這些工作本非下屬的工作範圍,只是因為娜萍想向上司邀功,才把那些工作強加於她。

正如劉備曾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我們必須留神一言一行,因為我們每分每刻都播下無數種子,而每顆種子日後都可能對我們有難以估計的影響。

十倍奉還的果報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業力是會成長的。不要以為,做了一件無關痛癢的事,便沒有後果。就算只做了一件小壞事,到它成熟的時候,它可能變成十倍、百倍的惡報。

這就好像:你今天種下了一顆西瓜的種子,幾個月後,它長成了一個大西瓜。你不可能抱怨說:「明明我當初只是播了一顆小種子,為何它現在竟變成這麼大的西瓜?」

換句話說,你得到的果,不論是好是壞,都一定會比你種下的因更大。如果你用了一分的業力來幫人,到了時機成熟的時候,別人就會用十分的業力來幫你,反之亦然。

更有趣的是,業力成長的這個過程,是你可以控制的。假如你去種西瓜,你給種子更肥沃的泥土、更充足的水分,它自然能夠長得更快更大,讓你可以得到更好的回報。

你對過往行為的態度,就是業力的土壤。如果你做了一件好事,然後真心希望別人可以成功,每天因為幫助了人而歡喜,便是為自己的善因灌溉,使它生長得更快更大。

同樣地,就算你以往做了惡事,但如果你誠心懺悔,決心以後不再犯,甚至做出補償的行動,便能把你的惡果減至最低。總言之,凡事都會加倍奉還,絕對要謹言慎行!

製造成功四步曲

那麼,我們要怎樣才能應用上述理論,去改變自己的人生呢?作者介紹了一個改運的四部曲。他認為,只要能按著這四個步驟來做,任何人都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第一步是:用言簡意賅的一句話,說出你想達成甚麼。例如,現在你的活動缺乏資金,需要其他的機構贊助,你便可以這樣說:「我希望我的活動能得到足夠的資金。」

第二步是:找一些有同樣需要的人,然後思考怎樣幫助他們。例如,你想得到資助,你便去資助別人。這樣你才能種下「受資助」的因,讓你之後得到「受資助」的果。

有三種不同的人,如果你能幫助他們,便會為你帶來最強的業力:第一類就是有逼切需要的人;第二類是曾經幫助你的人;第三類就是你幫了他,他便能幫更多人的人。

例如,你身邊有位朋友,剛剛因為疫情而失業,但由於你為他介紹了一個工作機會,讓他能維持生活。比起盲目捐錢給一些不熟悉的機構,這樣的幫助便有更強的善業。

第三步是:採取實際行動去幫助對方。這裡的最大困難,就是堅持進行下去。這就好像減肥一樣。誰都知道天天運動可以減肥,但真正能夠天天自律的人,卻不是很多。

「不正經」冥想法

不過你可能會問:「但我也見過很多人經常行善,例如自己出錢去買食物給流浪貓狗,或者幫助其他窮困的人士,卻不見得他們的生活過得很美滿。這又是為甚麼呢?」

這很可能是因為:他們沒有做這四步曲中的最後一步。作者把這個步驟稱為「咖啡冥想」,並認為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若果你把它忽略了,便會拖慢實現願望的進度。

「咖啡冥想」並非那些嚴肅、正經八百的冥想。說穿了,它就是叫你每天發愣,想想自己做過的好事。你可以一面喝咖啡或茶,一面為幫助別人而感到快樂,非常隨意。

這一步最適宜在臨睡前做,因為你會自動進入放鬆的狀態。話雖如此,你也可以在其他空閒的時候做,例如是乘車、等人的時候。而且,每天不限制次數,越多越好。

要這樣做的原因是:即使你播下了種子,它也要有土壤、陽光、水分等才可以成長。同樣,要讓你的善因能夠茁壯成長,最好的方法就是時時想起它,並為它感到喜悅。

難怪作者稱「咖啡冥想」是他的「秘密武器」,並將他的許多成就都歸功於它,例如是建立了一間每年營業額過百萬美元的公司。所以,大家不要忽視這小小的動作啊。

種善因的好平台

即使如此,還是會有人抱怨說:「不是我不想幫人,而是我沒有機會呀。我身邊既沒有需要幫助的人,我也不知道去哪裡找這些人。」如果是這樣,可以考慮來幫我們!

我們海港青年商會是一個青年培訓組織,也是獲《稅務條例》第88條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我們已在香港成立超過了45年,是國際青年商會(JCI)的地方分會之一。

我們的旗艦活動《國際兒童繪畫比賽暨公開攝影比賽》,已有43年歷史的,每年均有數千人參加。此活動除了可增進參加者與家長之間的感情,亦能推廣藝術的普及。

其實,這活動的籌委會成員,也和你一樣,是一班有心服務社會的青年義工。相比起其他的義工計劃,他們不但負責執行事宜,也能參與背後的籌劃工作,更加有意義。

我們的會員年齡介乎18至40歲,全部都是以業餘時間從事義務工作的青年。透過與他人一起籌辦活動,他們除了能認識新朋友外,也能學習新的工作技能,惠人惠己。

假如你有興趣加入我們,讓自己有機會在枯燥的工作生活以外,探索人生中其他的可能性,歡迎你在我們的社交媒體上留言或私訊,我們會有專人盡快安排進一步聯絡: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JCIHarbour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jciharbour

多年來,海港青年商會一直服務社會的不同社群。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