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青年商會]港心 · 廣愛 – 無國界.「中」醫

港心 · 廣愛 – 無國界.「中」醫,是九龍青年商會2023年旗艦活動。項目取名「無國界」,因為我們的目標,是想將中醫藥推廣全世界為目的,希望透過一整年的活動,包括每一季度出版的電子刊物、中醫專家講座、中醫展覽暨嘉年華,以不同方式將中醫推廣至年輕人,運用國際青年商會的國際性平台,為中醫文化推廣出一分力。活動很榮幸獲得中醫藥發展基金資助,以及本港三大中醫藥院校(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浸會大學)的鼎力支持。

中醫專家講座 –《誰說病是老年人的專利 — 細說慢性病年輕化》

九龍青年商會在2023年7月22日於九龍塘生產力學院演講廳二成功舉辦了中醫專家講座 — 《誰說病是老年人的專利–細說慢性病年輕化》。本講座邀請項目首席榮譽顧問高永文醫生 GBS JP作為是次講座的主禮嘉賓, 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院長馮奕斌教授,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院長林志秀教授,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副院長李敏教授作為主題分享嘉賓。活動也設全球實時直播,獲得來自加拿大、澳洲、馬來西亞、新加坡、台灣以及澳門等地支持。

項目首席榮譽顧問高永文醫生表示樂見香港中醫藥的近代發展。從八十年代以傳統祖傳中醫師為主,到及後三所大學創立中醫藥學院,系統化培訓香港新一代中醫師,現已有約一千多名由本港系統訓練的註冊中醫師。高醫生指,醫院管理局自2003年底起於全港18區設立中醫藥科研中心,加上大學與自願機構設立的獨立中醫診所,在社區的規模之大是香港獨有。最近政府推出《基層醫療發展藍圖》,高醫生指出中醫藥將會成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而且2年後香港首間中醫院將會在將軍澳落成,衛生署亦已成立中醫藥檢測中心。高醫生寄望香港把握一國兩制獨特地位與優勢,融入國家發展藍圖,將中醫推廣至全世界。

「中醫將會成為基層醫療重要的一部份」

項目首席榮譽顧問高永文醫生 GBS JP

活動大使藝人蔡梓銘中醫師,不時參與不同媒體的中醫主題節目,為大眾講解中醫。蔡醫師支持以不同媒體/媒介宣傳中醫藥,令大眾對其感興趣,亦以八卦中的「乾坤」為喻類比中醫及西醫,乾卦為西醫,主革新,坤卦為中醫,主養生,頤養人體;蔡醫師認為中西醫應互相學習,更加團結,同時不失中醫的根本理念,才能夠將中醫推廣至全世界,造福更多人類。

九龍青年商會會長黃麗興表示,中醫學理論體系形成於春秋戰國時代, 是中華民族的醫學, 結合了數千年在疾病中的實踐經驗和智慧。豐富的文獻記載、臨床實踐和科學研究證明,印證了中醫藥在歷史上的傳承和發展、療效和價值。 把中醫藥推向世界各地,能讓更多國家和地區受益於中醫藥的治療和保健。 

講座重點:

(一)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院長 林志秀教授 :  心腦血管疾病的中醫治理

林志秀教授分享心腦血管疾病的成因與防治手法,指現代人壓力過大、飲食作息偏差、缺乏運動等不良生活習慣乃導致心腦血管疾病年輕化的主要成因。而且近期眼部黃斑病變及水腫的患者有上升趨勢。為方便記憶,林教授提出「加減法」保健原則,以供大家參考,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所謂減法,即避免和減輕導致心腦血管病的高危因素,如:不吸烟或戒煙;控制體重;預防肥胖;控制血壓在安全範圍之内(140/90 mmHg);避免高鹽飲食;控制血脂在安全水平;不過量飲酒等;而加法,即多做對心腦血管健康有益的事情,如:堅持恆常適量的運動,譬如堅持每天步行一萬步左右;保證充足的睡眠和足夠休息,不要捱夜;堅持健康飲食,多吃蔬菜水果,還有適量的穀物、肉、蛋、奶類等;保持心境舒暢,適當處理生活、工作、學習方面的壓力等。

(二)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院長 馮奕斌教授 : 癌症及其相關疾病的中醫藥防治

馮奕斌教授分享癌症的成因與防治手法,闡述腫瘤定義、統計與中西醫腫瘤學歷史,中西醫腫瘤學及其癌症防治特點。馮教授以種子與土壤比喻中西醫之間的關係,指出西醫某些療法、成份與治療概念其實與中醫一脈相承,在在辨病與辯證、臨床標靶治療等手法上有很大的空間互相結合,令防治效果大大提升。最後馮教授寄語癌症雖然死亡率仍偏高,在現代醫學中西結合的治療手法下已不再是不治之症,而癌症病理結構複雜,亦是慢性病,預防、治療與康復同樣重要。如患上疾病有必要定期檢查,終身服藥,才可有效控制。

​​

(三)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副院長 李敏教授 : 柏金遜症的中醫藥治療與預防

李 敏教授分享神經退化疾病如柏金遜症與阿茲海默症的成因與防治,解釋及對比中西醫治療神經退化疾病的常見手法與中醫的臨床優勢,是以減少對西藥的服用劑量與依賴性為主。李教授道:「雖然神經退化疾病在現代醫學下仍未能完全治癒或逆轉,但中醫藥能夠保證病人生活質量,帶病生存。」李教授亦展示研究團隊科研成果,證實鉤藤及薑黃中的小份子能有效保護腦部神經,預防及治療神經退化疾病。最後李教授與其研究團隊即場講解示範按壓頭部相關保健穴位,讓聽眾有所得著。

中醫展覽暨嘉年華會

港心•廣愛 – 無國界「中」醫 之 中醫展覽暨嘉年華會,於2023年8月5-6日假紅磡海逸坊順利舉行。活動由培啟慈善團體協辦,並榮幸邀請了陳學鋒議員MH JP作主禮嘉賓,得到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以及10間中醫機構及慈善團體支持,10多位香港註冊中醫師到場分享及演示,活動大使 – 藝人暨香港註冊中醫師蔡梓銘,以及40多間本地團體參與,感謝各界支持令本活動得以順利舉行。

一連兩日的中醫展覽暨嘉年華會,有精彩的舞台表演、中醫展覽講述中醫藥小知識及香港中醫發展歷史。

籌委會亦精心設計的中醫主題攤位遊戲,包括:痛症手語遊戲、中草藥認識配對遊戲、點點認穴位遊戲、中醫知識挑戰賽,以及註冊中醫師免費現場諮詢。兩天中醫展覽暨嘉年華會非常順利,引來超過1000人參觀及遊玩,其中超過7成是18歲以下的年輕人與小朋友,讓年輕一代從小破除對中醫是守舊、迷信等的刻板形象,接觸並認識中醫的智慧。

中醫雜誌 –《青囊誌》

項目於本年度亦出版了中醫訪問季刊《青囊誌》,訪問了包括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院長馮奕斌教授,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院長林志秀教授,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副院長李敏教授在內的不同中醫專家與持份者,以不同的角度細說中醫與慢性疾病之預防。項目亦舉辦了中醫主題講座,邀請項目首席榮譽顧問高永文醫生,GBS,JP作為主禮嘉賓, 以及三位教授作為演講嘉賓,以中醫角度講述不同慢性疾病的「治未病」知識。